Ideas are like assholes, everyone has one.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,一些人会给人建议,但是,意见来的可以很快,可以很多,但不一定有用。毕竟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,旁人可能可以给于意见参考,但他人不是当事人,所以说的容易做的难。
等等!这个论点有疑问。听过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吗?有时候当事人因为情绪困扰了思路,模糊了平时做决定的周全考虑,为了解脱于困境而快刀斩乱麻,反而越弄越糟。旁观者反而因为没有情绪的摆弄,反而可以看清局势,而给与宝贵的劝告。
但是,是不是说我以平复的心情,就可以面对问题而不需要听劝告呢?我的意思是,太多建议可以使本来简单的决定,因为需要考虑很多外来的建议,反而使我的决定延迟了呢?那些噪音骚扰我的决定,好像蚊子在脚上不停地徘徊。很多建议都有各自的观点,如果说我自己的思考会有盲点,那么大伙儿也可能有思考盲点,因为我们都是人,人本来就会犯错。
那么这些建议对我来说有什么用途?若是直接推拒人家的建议,人家肯能是一片好意,那么会不会怪我们无情呢?是不是说每个人来给我建议,我就要加以考虑呢,还是装作很感兴趣在聆听?我觉得以平常心来聆听即可。要是我有足够时间来做决定,我可以慢慢聆听其他建议。要是我没有太多时间来决定一项事务,那么我就需要果断。无论如何,我都需要准备为我的决定而负责任。
说时容易,做时难。可能你可以这么反击我。但是,我也可以回应,这是思考空间。思考如何思考(思考-ception)。若平时都有在思考,那么在需要思考的时刻,我相信脑筋可以比较容易转。你可以问我,什么证据?我说,平时没有温习,考试时叫你写五篇的文章,行吗?
但是,要是你不听别人的劝告,你怎么可以进步?这里有两个方向:一,聆听劝告,然后进步。二,不聆听劝告,不能进步。我在想,我不是不听。听,可以听了完全照着办。听,可以听了,然后尝试调整劝告,然后办。一个意见,一定要有它的架构(concept)。我们的思路,会依照架构来整理资料然后再做决定。所以,外人的建议,可以不一定完全使用。找出他们的思考架构,然后挑选有用的,依据情况(人,事,时)来决定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